据数据表明,我国是传染病大国,拥有AIDS/HIV患者70万、乙肝感染者1亿、丙肝感染者3800万、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50万……而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又经常直接接触携带各种病原微生物的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物等。如此的庞大人群、如此的"亲密接触"让医务人员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职业感染。
事实上,有些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在工作中未能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有调查显示,在麻醉医师中有97.6%曾经发生锐器伤,7.2%曾发生过电损伤,在医疗辐射环境中工作时没有防护措施的占66.4%,69.6%对麻醉机呼出气没有采用外接装置。
对此,有关专家建议,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有关预防职业暴露的专业培训;加强医务人员操作行为技能的培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对锐器和医疗废弃物管理,从而有效防止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发生。
白衣天使并非百毒不侵,而HIV就是一种可以轻易入侵并致人于死地的病毒!今天毕节市二院小编就来科普一下基本的艾滋病职业防护。
HIV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HIV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血液、脑脊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少量分布于乳汁、眼泪、唾液、尿液等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其中,被HIV阳性血液或体液污染的锐器损伤是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破损的皮肤和粘膜接触HIV阳性血液和体液是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另一主要途径。
预防HIV的主要措施
①医务人员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医疗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消毒。
②医疗操作过程中,当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包括戴上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必要时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
③手部皮肤有破损的医务人员,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医疗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
④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利器盒内,或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严禁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同时注意避免被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自我保护与普遍防护的原则
其实,不管医生是否愿意,对医生而言,很有可能他的下一位患者就是艾滋病患者。
因为,尽管很多医院在术前都要进行必要的血液检查,但在挽救生命的危急时刻,医生们通常没有更多的选择。
因为,为了接受治疗,不少艾滋患者会在入院时隐瞒自己的病情。
因为,HIV存在窗口期,即使患者已经携带HIV病毒,也会在2~12周后才显示阳性。
所以,医务人员应树立标准预防的理念,无论术前病毒检测结果如何,均不应对防护方案造成影响,而应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
这也是WHO所强调的。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
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
千万不要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
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
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的桶(盒)中,统一处理。
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它废弃物混在一起。
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防止发生事故和意外的原则
1.所有工作程序的设计应保证其安全性,包括可以确定危险发生的原因。
2.提供并完成与工作和安全相关的充足有效的训练。
3.对于意外事故要能够提供应急预案,包括紧急处理和暴露后药物预防的措施,足以应付紧急情况。
4.要有一个正式的意外事故的登记记录(建立职业暴露登记本),并且按要求报告给国家艾滋病预防控制部门。
工作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如针刺损伤、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或口鼻眼内,或污染实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立即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紧急处理。
毕节市二院认为,医护人员因为要天天跟艾滋病人打交道,因此感染几率也是最高的,所以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
版权所有:毕节市第二人民医院 www.bjsey.cn
通信地址: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翠屏路 邮政编码:551700 公开电话:0857-7115123 电子邮件:bijieeryi@163.com
主办:毕节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