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病人或病人家属说,平时我们身体挺好的呀,什么病都没有,不知道为什么就突然得了(心梗、脑出血)等病了。说明大家对心脑血管病的认识太少了。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那么心脑血管疾病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不可变因素
年龄:随着年龄增高发病率增加
性别:男性高于女性
冠心病家族史
天气
可变因素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
在正常情况里,人体内的血管有完整的内皮,血管内皮就像是河堤,河堤平滑坚固,河水就能顺畅的流淌,如果河堤不坚固,在河水的侵蚀下就会出现塌陷、管涌,堵塞河水的畅行,造成洪水泛滥。
人体的血管内皮在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以及吸烟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受到损伤,受损的血管内皮会变得像河堤受洪水侵蚀一样表面坑坑洼洼,血管内皮细胞紧密的连接也像河堤在水的侵蚀下变得不光滑连续。
血液中升高的脂质、凝集的血小板附着在不平的血管壁上,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影响血流供应心脏大脑。
血管内皮受损,血管的弹性也会变差,有时还会出现血管痉挛,痉挛的血管同样可以影响心脏和大脑的血液供应。
心脑血管内皮损伤后,血脂等就会沉积在受损的血管壁上,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斑块的表面是一层包膜,包膜很薄,包膜内含有脂质、凝集的血小板等,就像薄皮大馅的饺子,非常容易破裂。
粥样硬化斑块在不破裂的情况下,主要是使血管堵塞,造成血流不顺畅,致使心脑缺血缺氧。
心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酗酒、寒冷等情况下或血压突然升高,血流冲击斑块或血管痉挛时,包膜就会破裂,破裂后形成的血栓碎块就会在顷刻间完全堵塞住血管,堵住了冠状动脉就会发生心肌梗死或猝死,堵住脑血管就会出现脑梗塞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
生活压力大,情志失调;
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
户外活动减少,劳逸不调;
冒风触雨是本病发生的主要病因;
病位在心/脑、脉,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病机是经络血脉阻滞。
治疗以活血通脉为主。
中医病名:中风、偏枯、眩晕、头痛、胸痹、心悸、怔忡等。
在东汉时期,我国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提出“上工治未病”的观点, 因此,“未病先防”尤为重要,已成为医学的常用术语。心脑血管疾病虽然可怕,但是,我们在生活起居中多加注意,是可以预防的。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但是有许多人的饮食并不科学,以为大鱼大肉就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其实不然。人的健康状况不同,饮食也应当有所不同。
建议心脑血管病人养成以下饮食习惯:
1、增加纤维膳食
膳食中纤维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粗杂粮、米糠、麦麸、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每日摄入纤维量35克—45克为宜。具有降脂功能的常见食品还有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
2、多吃鱼和鱼油
鱼油具有明显的调节血脂功能,能够预防动脉硬化。大量摄取富含ω-3的鱼油可对心血管疾病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国际营养组织建议:人们每天摄取2500千卡的能量,相应的应该摄取0.6—1克以EPA和DHA形式存在的ω-3脂肪酸。
3、多吃豆制品
大豆里面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有益于人体健康,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适当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量
脂肪摄入应严格限制在每日不超过30克或占总热量的15%以下。胆固醇摄入量每日应该控制在200毫克—300毫克以下为宜。尽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品,如动物的脑子、脊髓、内脏、蛋黄、贝壳类(如:蚌)、软体类(如鱿鱼、墨鱼、鱼子)。
科学生活
1、加强体育运动
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活动时心率以不超过170与年龄之差,或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每周坚持活动不少于5天,持之以恒。
2、戒烟限酒
长期吸烟酗酒可干扰血脂代谢,使血脂升高。
3、避免精神紧张
情绪激动、失眠、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焦虑、抑郁,这些因素可使脂代谢紊乱。中老年人不要长期打麻将、下棋,保持心平气和,尽量少生气。
定期体检
45岁以上中年人、肥胖者、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者、经常参加吃喝应酬者、高度精神紧张工作者,都属高危对象,应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检查血脂、血压等指标。
除此之外,市二医提醒心脑血管患者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当精神紧张、激动或愤怒时,会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中风,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注意缓解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版权所有:毕节市第二人民医院 www.bjsey.cn
通信地址: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翠屏路 邮政编码:551700 公开电话:0857-7115123 电子邮件:bijieeryi@163.com
主办:毕节市第二人民医院